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24-05-08 11:20
一個企業的GMP文件,常常動不動就是幾千上萬份。今年共審核批準更新多少文件,也常常會是企業質量體系年終總結中的一項內容。
這么多文件,是正常的嗎?
這么多文件,員工會看、會使用的,有幾個?
這么多文件,占用了審核更新的人多少精力時間?對企業來說,對QA本人的成長與歷練來說,對藥品的質量控制和保證來說,值得嗎?
太浪費人力?沒關系,我們上DMS、QMS。數智化嘛,時代潮流。但是,即使是上新技術系統(把精益與GMP結合起來),就不存在精簡的必要性了嗎?
怎樣做精簡?
1. 先做標準還是先去除?
昨天,跟精益老師在討論實驗室現場的精益打造。
實驗室自己列出的步驟是——控制采購(先不亂買)- 建立實驗室標準化配置 - 按照標準化配置清理現場非配置內的東西 - 將清理出來的物品放入倉庫,建立臺帳,調配使用。
而實際實施中的問題是:沒有標準,采購是不可能可控的;各個實驗室的標準化配置不同,清理后現場的實際留下物品與所建立的標準化配置也不一致。清理出來的物品亂七八糟,收拾這些東西還需要很多的時間。
精益老師建議的步驟是——整理去除現場的不要品 -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留下的物品建立標準化清單 - 以標準化清單為標準控制采購 - 將清理出來的物品放入倉庫,建立臺帳,調配使用。
實際實施中的問題,可能會是:因為沒有標準,現場的不要物品整理各有不同。A室負責人留下的多,B室負責人留下的少。后續如果采購流程不暢,B室就會想,為啥A室可以留那么多?我這不是自決后路嗎?不行,我要我要我也要。
以及,這兩種步驟都還缺少重要的一環——變更管理。當實驗室的工作內容發生變更(比如增加新品種的檢測)時,標準化清單要不要更新?
變更管理?怎么扯到GMP上了?
對,就是想把精益現場5S的思路扯到GMP上。
想象你們的GMP文件體系就是一個大辦公室、大實驗室、或者大車間。該如何開始它的5S?
我建議的5S/5J步驟(我們聊過5J/五精:日文、英文的5S都有了,中文呢?)是——
建立留下的標準,將不符合保留標準的去除(這是5S中的整理,5J中的精減)
將留下的放在合適的地方,建立精準的位置,便于使用(這是5S中的整頓,5J中的精準)
思考并行動:留下的,怎么做才能更容易使用、清潔、維護;去除的,是否必要?為何會產生?如何避免再次產生?(這是5S中的清掃,5J中的精潔)
將思考后產生的行動標準化,實現變更控制,持續改善(這是5S中的清潔,5J中的精練。初級:來了任何文件,都知道該不該要,該放在哪兒;高級:員工沒有按SOP操作,會一眼被看見)
讓你的經過5S/5J后的GMP文件體系真正產生精益價值,能夠更好地實施,保證與控制產品質量,節約成本(這是5S中的素養,5J中的精益)
留下的標準,我們在5J中提到過三個原則:灰塵法則、時限法則、拿回法則。已經落灰的、多長時間內沒用的文件,先全部清到一個“箱子”(房間、柜子、電腦文件夾)里。可以規定一個時間,比如一年或者你規定的SOP的更新時限,發現沒有還需要的,從箱子里拿回。一年或更新時限內都沒有使用過的,清除。當然,如果你能夠很明確地判定,這個文件對產品質量沒有任何影響,這樣的文件就可以直接清除或者放到待清除“箱子”里去。
2. GMP文件體系框架標準
我們要建立自己的GMP文件體系的框架標準。
這個標準沒有統一和強制的要求,很多企業會采取什么STP、SMP、SOP的框架,也沒問題。不過經常出現的是各種文件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同樣的事情在這里扯完在那里又扯,最可怕的是因為更新不及時,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文件里扯得還不一樣。
歐盟GMP第1部分C4章節對GMP文件按類型分成了這樣的框架:
工廠主文件SMF:描述工廠與GMP相關的活動
規程(指引、要求):包括質量標準(產品或物料要達到的要求,作為質量評估的基礎)、生產處方、工藝規程、包裝和檢測規程)、SOP(為執行某些操作建立的指引)、方案(為執行和記錄某些嚴謹的操作所建立的規程)、技術協議(委托方與外源性活動的受托方互認的要求)
記錄/報告
卡瑞法從更全面考慮工廠與產品的合規性的角度,建議的文件體系框架是這樣的:
主文件:子分類下包括:01)工廠的主文件(SMF)及相關批準的支持內容(許可證等)、02)質量體系的主文件(質量手冊、GMP文件體系)、03)產品的主文件(支持產品注冊批準的提交文件DMF、質量標準、工藝規程等。作為產品主文件,建立的質量標準、工藝規程要與提交批準的DMF中的一致)
程序文件:各種操作的SOP指引,以及驗證確認方案(指引)也包含在這里。
引用外部文件:來自官方批準的證書、公司實施或參考引用的法規指南、引用的第三方服務商的支持性文件。
建立自己的文件體系標準,才能更精準地確定經過精簡留下來的文件應該放在什么地方。
3. GMP文件的真正作用
GMP文件的真正作用到底是什么?
肯定不是應對審計檢查。
GMP文件的真正作用,是為了確保能夠始終如一地制造出達到預期質量規格的產品。
預期的規格是怎樣的?這個預期規格的達成受哪些影響?怎樣才能做到所有可能影響達成的過程的實施可信賴、可重現?如果出現問題(照做依然出現問題)該怎么辦?
預期的質量規格需要提升嗎?
預期的質量規格不提升,但產品的質量屬性需要提升嗎?
預期質量規格與產品質量屬性都不需要提升,但保證達成的能力需要提升嗎?
怎么去提升?
站在這個理解的角度,再去思考我們的GMP文件體系,思考留下的標準,思考留下來的文件的簡化、優化,思考如何減少體系維護的不必要的“清掃”,思考如何讓作用最大化,產生精益價值。
精簡、精準、精潔、精煉、精益。
來源:卡瑞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