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的生產和檢驗過程,應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的污染。消毒可用于設施、環境和人員等表面微生物的控制,是藥品生產和檢驗過程中常見的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
消毒劑的效力評估是保證消毒效果的前提,是建立合理消毒規程(SOP)的重要依據。
GMP指南2023版和歐盟GMP附錄1,均收載了對消毒劑驗證的相關內容,USP和EN方法也有消毒劑效力驗證相關介紹,這些都說明了消毒劑效力驗證的重要性。
消 毒 劑 分 類
消毒劑按照對微生物的殺滅作用能力,分為:高效消毒劑、中效消毒劑、低效消毒劑。
藥品生產過程中主要用的是化學消毒劑,分為:醛類、醇類、酚類、含氯消毒劑、含碘消毒劑、氧化型消毒劑、季銨鹽類消毒劑、雙胍類消毒劑等。
不同消毒劑對微生物的作用部位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消毒劑對微生物細胞的作用部位
消毒劑效力驗證試驗內容
藥企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到消毒劑,清潔和消毒操作對藥品生產有直接影響。在成功完成消毒劑效力驗證之后,測試實驗室提供相應的文件證據,被評估的消毒劑才能在日常清潔消毒過程中被使用。
消毒劑效力驗證內容包括懸液殺菌試驗和載體表面殺菌試驗。
1、中和劑的選擇
懸液殺菌試驗時需要進行中和劑篩選,常用的中和劑舉例如下:
常用中和劑舉例:
2、挑戰微生物選擇
試驗使用包括細菌、酵母菌、霉菌、孢子等不同微生物,使用標準的微生物或潔凈廠房中典型的環境分離菌。
試驗常用的挑戰微生物:
3、作用時間的選擇
消毒劑驗證中,殺菌時間一般選擇消毒劑供應商推薦的最短作用時間的0.5倍、最短作用時間、最短作用時間的1.5倍
4、載體介質的選擇
載體表面殺菌試驗中需要挑選合適的表面材質,該試驗用來檢測消毒劑、殺孢子劑降低微生物的水平,需在不同類型的表面材質上模擬。應選擇藥品生產企業實際場景中具有代表性的表面材質,如最常見的表面材質、污染物易殘留的多孔性載體或較難清潔的代表材料。
載體材料舉例:
常 見 問 題
問:消毒劑驗證的法規有哪些?
答:1、歐盟GMP附錄1《無菌藥品生產》中提到了污染控制策略(CCS),章節4.34中規定了消毒程序需要驗證。
“4.34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should be validated. Validation studies should demonstrate the sui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isinfectants in the specific manner in which they are used and on the type of surface material, or representative material if justified, and should support the in-use expiry periods of prepared solutions.
消毒工藝應經過驗證。如經論證,驗證研究應證明以特定方式使用消毒劑以及消毒劑對表面材料或代表性材料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并應支持制備溶液的使用有效期。”
2、GMP指南2023版對消毒劑驗證的實施做出了指導,驗證內容包含懸液殺菌試驗、載體殺菌試驗,同時介紹了驗證微生物的選擇、載體表面的選擇、接觸時間的選擇。在2010版基礎上,2023版指南新增了消毒劑供應商資質確認的章節。
問:為什么要進行消毒劑驗證?可以直接使用消毒劑廠商提供的驗證報告嗎?
答:被選擇的消毒劑在完成消毒劑效力驗證之后,才能確認進行使用。消毒劑廠商為了宣稱消毒劑的殺菌能力,會提供效力評估數據,這些數據通常是針對標準挑戰微生物的懸液試驗,不能完全代表消毒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殺菌能力。企業在選擇消毒劑之后,需要結合實際消毒操作要求,選擇合適的載體表面,進行系統的消毒劑效力驗證。
問:在法規建議的基礎上,如何最終確定驗證需要的菌種和載體表面?
答:雖然法規沒有強制要求驗證的菌種和載體表面,但企業可以選擇典型的標準菌株和環境監控數據庫篩選的典型環境菌,同時選擇廠房中代表性的載體表面,制定出適合自己的消毒劑驗證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