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渝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與國內重點產業集群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況(2016年-2023年)對比

從企業數量看,重慶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與成都持平,器械數量高于成都,但化學藥、中藥、生物藥都低于成都,其中,重慶化學藥企業數量約為成都的66%,中藥約為成都的62%,生物藥約為成都的32%。
從產業創新看,重慶專利發明授權數量低于成都,約為成都的63%;器械上市數量高于成都,約為成都的1.3倍;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遠低于成都,約為成都的36%;藥品臨床試驗數量遠低于成都,約為成都的47%。
從投融資看,重慶投融資的金額也低于成都,約為成都的48%。
上述數據顯示,重慶在生物醫藥產業的數量與成都相當,但是藥品企業數量低于成都,器械企業高于成都,領域的創新創業水平遠低于成都,投資活躍度低于成都,總體看,重慶的生物醫藥產業綜合實力相比成都尚有一定差距。
二、深入梳理雙城產業鏈條的差異化和產業互鑒互補需求
1、梳理重慶市生物醫藥產業鏈條情況
重慶市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形成聚焦化學藥、中藥、醫療器械、生物制藥、健康制品等細分領域的產業體系,重點以重慶國際生物城為核心打造1個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長壽經開區、涪陵區、大渡口區5個集聚區為骨干,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產業基地;同時,鼓勵其他條件具備的工業園區,根據自身特點建設醫藥產業特色園區,打造“1+5+N”生物醫藥產業布局體系。
①化學藥
從產業集聚來看,重慶市化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渝北區、長壽區、北碚區及九龍坡區等區域,涌現了北大醫藥、申高制藥、福安藥業、華森制藥、天圣制藥等8家上市企業,培育出了蕓峰藥業、天致藥業等10家專精特新化學藥研發生產企業,孵化出圣華曦藥業、植恩生物及三峽云海藥業3家隱形冠軍企業,至今已涵蓋了抗感染類、特色專科類等領域的原料藥、中間體、仿制藥和創新藥。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擁有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青蒿素2個1類創新化學藥,催生出谷胱甘肽、樂卡地平、羅格列酮等29個過億大品種。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創新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化學藥物合成研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國家級平臺,天然產物全合成與創新藥物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藥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29個市級創新平臺,覆蓋了創新制劑開發、創新化學藥研發等眾多領域。
②現代中藥
從中藥材資源來看,重慶市在中藥品種數量與資源蘊藏量上位于全國前列。現有黃連、青蒿、山銀花、玄參、川黨參、枳殼等中藥材5832種,占全國藥用動、植物總數的48%;擁有306個重點品種,占全國數量的84.3%。從產業集聚來看,重慶市中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渝北區、南岸區、涪陵區及榮昌區等區域,涌現了太極集團、華邦生命、涪陵制藥、葵花藥業等多家產值超10億的中藥企業,培育出了迪康長江、萬力藥業等45家中藥高新技術企業,涵蓋了散結消腫、化瘀止痛、癌癥治療、溫腎補脾、等領域的多種中成藥制劑。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擁有復方紅豆杉、血府逐瘀、復方斑蝥、麝香追風止痛等14個過億大品種。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中藥資源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中藥健康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中藥提取技術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等7個省級平臺,涵蓋中藥防治、中藥保健、中藥提取等領域。
③生物藥
從產業集聚來看,重慶市生物藥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巴南區、高新區、渝北區、北碚區等區域,已涌現智飛生物、華蘭生物、精準生物等龍頭企業,涵蓋了疫苗、血液制品、細胞與基因治療等領域。其中,智飛生物是重慶第一家上市的疫苗研發企業,是國內疫苗行業的龍頭企業,市值已超2200億。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培育出了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等多個過億大品種。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國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組織工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2個國家級平臺,重慶市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材料基因組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12個市級創新平臺,覆蓋了幾乎全類別的生物藥細分領域。
④醫療器械
從產業集聚來看,重慶市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聚在渝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及北碚區等區域,涌現了安碧捷、澳凱龍、南方數控3家上市企業,培育出了新驕陽健康、眾康云科技等97家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出晶美義齒、上坤醫療器械、派格機械設備等12家專精特新企業,業務涵蓋診療設備、醫用軟件、體外診斷試劑、植介入器械、醫用耗材等領域。從產品創新來看,重慶市擁有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及多孔鉭骨填充材料2個三類創新醫療器械,擁有數字化醫用X射線攝影系統、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等66個二類醫療器械。從創新平臺來看,重慶建設有電磁輻射醫學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臨床檢驗診斷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等5個國家級平臺,重慶市醫學檢驗微流控及SPRi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聲分子影像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等3個省級創新平臺,覆蓋了醫學影像設備、植介入器械、數字醫療、醫學檢驗等多個領域。
2、梳理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鏈條情況
成都市提出打造世界級、萬億級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體系,聚焦生物醫藥、醫療健康、醫藥商貿等重點領域。重點打造成都未來醫學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天府中藥城、華西醫美健康城等產業功能區構成的產業空間體系。
①化學藥
化學藥制造聚集頭部企業,藥物制造形成規模,但創新化學藥研發欠缺?;瘜W藥制造是成都生物醫藥的主體部分,科倫藥業、倍特藥業、健進制藥、恩威制藥和康弘制藥等企業在化學藥制造和仿制藥領域有多個成熟產品,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全市有30多家制藥企業產值過億元,培育了人血白蛋白、樂力鈣等知名產品,一批中小企業也加速發展??苽惣瘓F是全球最大的大輸液專業生產商,并且布局新型制劑藥物等創新領域,成都圣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多肽生產企業。成都化學藥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偏小,集中度不高,產品以仿制藥為主,部分企業涉足改良型制劑藥物,原始創新較少,整體創新要素缺乏。
②現代中藥
中藥制造基礎較好,培育了一批知名企業,天府中藥城作為中藥產業聚集區。彭州市的天府中藥城是成都產業的核心聚集區,天府中藥城有國內最大的道地中藥材川芎產業示范基地,也是黃連、杜仲、厚樸等中藥材的知名產地。天府中藥城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創新植物藥、醫藥貿易及康養產業,重點打造中藥材種植、中藥研發制造、醫藥商貿流通和中醫藥康養旅游聯動發展的產業格局。天府中藥城聚集了麗珠、亞寶、康弘、新綠色藥業、協力制藥等45家知名中醫藥企業,其中上市公司5家,中國制藥工業百強企業3家。擁有“麗珠”、“亞寶”等中國馳名商標,“濟生堂”、“川濟”等百年老字號品牌。
③生物藥
生物藥布局廣泛,涉及多個前沿領域,但起步較晚。成都傳統的生物制品產業以血液制品和疫苗為主,有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和蓉生藥業等機構和企業。在近幾年熱門的抗體藥物和細胞治療等領域也有科倫、康弘等企業布局,康諾亞和至善唯新等創新生物技術企業參與開發。科倫藥業有多個創新抗體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并同時布局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等前沿領域??岛胨帢I的康柏西普是國內屈指可數的能與國際同類藥物在各方面媲美的一類創新生物藥。三葉草利用其首創的“蛋白質三聚體化”技術平臺,發現、開發和產業化革命性生物療法,聚焦于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傳染性疾病。四川大學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細胞療法是全球首個在臨床上進行試驗的CRISPR產品。但與創新發達的地區相比,成都在生物藥創新研發上起步較晚,大量創新藥進度落后。
④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產業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導和推動下,總體持續穩步發展,呈現出一個較為龐大的醫療器械產業群落。醫療器械產業進入穩定發展和產業轉型時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但企業整體規模偏小,以低端產品為主。成都市的醫療器械產業方向主要集中在無菌醫療器械(醫用高分子消耗材料)、設備類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產業、生物醫學材料產業四大領域。產品種類主要有:一次性高分子材料制品及耗材、醫用設備、體外診斷試劑、生物材料制品等。其中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耗材、體外診斷試劑具有一定的規模,消毒設備在全國具有自己的市場、醫用磁共振影像醫療系統產品已經上市填補了西部空白,生物材料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骨螺釘及其隔離膜為國內首創。在體外診斷有邁克和奧泰醫療等領軍企業,以及23魔方等具有特色技術的創新公司,在診療設備方面有博恩思手術機器人和藍光英諾等創新型研發企業。
三、產業鏈差異化與互補需求
通過研究發現,重慶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速,成都的生物醫藥產業底蘊深厚,總體而言,成渝兩地的醫藥工業基礎在同一層級,兩地優勢明顯且各異,但企業分布較為分散,創新研發未形成合力,集聚效應不明顯。
從重慶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看,第一,重慶是西部航運中心,坐擁三峽大壩與長江港口,擁有直航上海的出???。第二,重慶汽車制造業與電子信息產業是重慶的工業支柱,在西部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培養了大量機加工人才與工程師,為醫療器械產業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重慶的醫藥產業已形成內循環的產業鏈和規模效應。
從成都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看,第一,西部航空中心,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西部地區的航空運輸中心。第二,成都在吸引企業方面能力很強,是吸引世界500強企業西部排名第一的城市,落戶在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就有285家企業。第三,成都的金融企業優勢強。金融業占全市GDP比重達11%。第四,成都的醫藥產業在成渝經濟圈中的創新能力顯著,是西南地區重要的生物醫藥研發基地。
從產業鏈差異化看,重慶與成都均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條,差異性主要體現在藥品和器械,以及研發和轉化的側重點不同。首先,重慶的醫療器械產業數量和醫療器械上市數量更多,圍繞器械也形成了大渡口體外診斷等特色地區,成都的醫藥產業更勝一籌,化學藥、中藥、生物藥的企業數量均較多。其次,重慶的轉化能力較強,產業落地空間相比于成都更多,配套政策更充足,此外,重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和重慶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獲批也為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帶來新際遇。而成都的研發能力較強,發明專利、一致性評價、臨床試驗數量均較高,同時,CRO/CDMO平臺數量較為充足,不僅有先導、華西海圻等創新型研究服務企業,還有藥明康德等CRO綜合服務基地,另外,成都市的投融資較為活躍,也進一步支持了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發。
從政策和規劃上來看,成都和重慶在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力各有側重,成都著力打造世界級醫藥健康產業高地,而重慶則著力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成都:構建“生物醫藥、高端醫療、高端醫療器械”的“三醫+”核心產業為主體的生物產業體系,根據《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以“三醫+”核心產業為主體,“生物+”融合產業為支撐,“BT+IT”前沿領域為增長點的生物產業體系。重慶: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培育,力爭十四五末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吨貞c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提出,目標到“十四五”末,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
在互補需求上,基于上述分析,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器械與藥品的互相“幫扶”,轉化與研發的互相“配套”,以及產業要素合作,其中,產業要素包括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專家智庫資源共享、共同打造產業服務平臺、共同發布機會清單、成立校地聯盟等聯盟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