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0日,美敦力宣布EV ICD系統長達17.1個月的隨訪結果以證實設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系統旨在治療可能導致心臟驟停的危險心律加快。美敦力將隨訪結果作為最新科學成果發表在新奧爾良舉行的2023年心律大會上。
圖片來源 美敦力官網
1、傳統ICD和美敦力的EV-ICD
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是一款可由非專業人士使用的急救設備,可自動判斷患者心律,并有效對其進行電擊除顫,是挽救心臟驟停患者的“救命神器”。然而現實中,心臟驟停發病突然,短時間內很難找到體外除顫器(AED)及時治療,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患者往往在一到數小時內死亡。
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人數超過54萬,而院外搶救成功率不足1%。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則可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將小型化的除顫器植入患者體內,可以每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患者心臟情況,就像為患者穿上了一件"心臟防彈衣",在患者發生心臟驟停時能進行迅速除顫。
美敦力的EV-ICD(血管外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系統與傳統ICD的尺寸、形狀和壽命都比較相似,還配有專有的手術植入工具,能夠預防心臟性猝死。但傳統的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由于容易發生導線與心臟和靜脈的粘連,因此存在兩大弊端:導線的損壞與感染。
2022年,美敦力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布一項關于EV-ICD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EV ICD除顫治療的有效性為98.7%。結果反映了EV ICD的除顫療效高于既往經靜脈ICD研究。EV ICD可以每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患者心臟情況,在發生心臟驟停時迅速除顫,該系統能避免部分風險,如血管阻塞(靜脈變窄、堵塞或受壓)和血液感染。
“EV-ICD的除顫閾值(DFT)更低、裝置尺寸更小、使用壽命更長,并且可以在單個裝置中調整節奏(抗心動過速起搏,ATP)”,梅奧診所心內科主任Paul Friedman博士表示,“EV-ICD是第一個在單個血管外設備中包含上述功能的系統”。
近日,美敦力公布了長達17.1個月的EV-ICD隨訪結果,美敦力觀察到,在18個月內,91.9%的患者沒有發生與EV-ICD系統或手術相關的主要并發癥。在植入后0 ~120天觀察到最常見的主要并發癥為導線脫位(9例患者發生10次事件)。該公司還展示了利用EV-ICD設備檢測到的患者發作數據。數據表明,美敦力算法旨在減少不適當的電擊,成功地阻止了由p波異常感知引起的不適當治療,減少了57%。
圖片來源 美敦力官網
“美敦力在2023年心律大會上公布的關于美敦力ICD的大量數據,加強了ICD療法對患者的影響“,美敦力心律管理業務首席醫療官Alan Cheng表示,“總的來說,這些發現表明了我們的愿景即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在醫療保健進步的同時改善患者的體驗和治療效果。”
2、關于美敦力
美敦力依靠第一款電池驅動的便攜式體外心臟起搏器發家。強大的研發能力和資本并購幫助其快速建立全線專利布局,累積行業壁壘優勢,始終在行業內保持領先地位。1960年推出自家第一款植入式心臟起搏器;
1965年,生產出了其第一臺經靜脈起搏器,而后收購了荷蘭Vitatron、德國TUR、美國CardioRhythm三家起搏器公司;
1986年首創單腔頻率響應型起搏器,三年內又推出了雙腔頻率響應型起搏器。90年代美敦力的起搏器再度微縮,并開發出程序控制類產品;
2004年,第一款全自動起搏器出世。在功能完善的同時,美敦力一直關注臨床需求問題的解決;
2011年,起搏器絕對禁忌MRI被突破,兼顧了植入者MRI檢查的需求。為解決導線的脫位和感染等并發癥問題,兼容1.5T和3.0T的全身磁共振掃描;
2016年,美敦力推出無導線起搏器Micra,是目前市面上最小的起搏器,使用時間12.8年。
圖 美敦力上市產品以及更迭產品
美敦力2022財年H1心臟節律與心衰實現營收29.54億美元,心臟節律與心衰板塊包含心臟節律管理設備、心臟消融解決方案等業務,營收增長主要由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等產品驅動。Micra無導線心臟起搏器是目前全球體積最小的心臟起搏器。
2023年,美敦力宣布,公司的Aurora EV-ICD和Epsila EV MRI SureScan系統獲得了CE標志認證,可用于治療心律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