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熱點事件
嘉峪檢測網 2022-10-06 02:59
1 終止動物實驗是怎么回事?
這兩天看到醫藥圈里不少人轉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終止動物試驗授權”的新聞。一些文章引用了幾位參議員以及其他人的評論,大意是動物試驗意義很低,需要取消。這些文章在一些翻譯上有點欠準確,然后對相關方案的理解也有偏差,讀下來給人一種以后新藥研發不需要或不能做動物實驗的感覺。看一些文章后的評論似乎也是如此理解,這些真是理解錯了。
終止動物試驗授權的法案是FDA modernization ACT 2.0。一般人都知道FDA是美國負責監管食品藥品的機構,不過FDA監管的權力依據是什么?管理的范圍有哪些——比如什么算是藥,什么不算?該如何管理?這些都不是FDA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來自相關的法案。
現代FDA的權力與職責大多來自1938年美國通過的一項法案——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聯邦食品藥品化妝品法案,簡稱FDCA。
不難想象,20世紀30年代到現在科學技術的發展說是滄海桑田也不為過。因此多年來也有很多法案對FDA的職能做進一步規范改進。上述提到的FDA modernization ACT 2.0可以理解為根據當下新的科學認知、技術現實,對FDA的監管方式方法做改進,其中一個改進的方面就是動物實驗。
我們前面提到“終止動物試驗授權”,也是很多新聞報道這個消息時提到的。其實這個翻譯不是很好,而且不提供一些背景信息也容易讓人理解錯。終止動物試驗授權的英文是End animal test mandate,其中的animal test mandate是指1938年FDCA設立的一個要求:任何藥品以及化妝品在上市前必須要做動物實驗——是的,化妝品上市前要在動物身上測試過敏問題。有意思的是這次終止動物實驗新聞出來好像只有醫藥圈有反應,做化妝品的情緒倒很穩定。
注意這些動物實驗的主要目的是驗證安全性。也就是說因為FDCA,動物毒理實驗是任何新藥研發必須做的一件事,animal test mandate更合適的翻譯應該是動物實驗強制令,可以參考強制疫苗接種,英文是vaccine mandate。
FDA modernization ACT 2.0把這個動物實驗的強制令給取消了。以后沒有必須做動物實驗的要求,可是這不是說就不用做。
為什么呢?因為FDCA原來寫著“動物實驗”的地方,現在是用nonclinical test(非臨床實驗)替代。非臨床實驗包括哪些?可以是細胞實驗、生化實驗,也可以是動物實驗。這種改動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也反映了我們現在對評估藥品安全采取的綜合手段。
可動物實驗被終止了嗎?沒有,甚至對于新藥來說變化都不會很大。一般來說,一個新藥必須要在兩種動物里檢驗安全性,包括觀察潛在毒副作用以及不同劑量下的表現,這個標準FDA并沒有改動。而且也很難改這一條,因為對于一個全新的藥物,毒副作用總有不確定性,在動物里測試相當于幫助降低不確定性,為最終進入人體試驗鋪路。就算法律不要求,FDA不要求,藥企估計也不敢不做。否則自己后面的人體試驗潛在風險太大。
2 平衡動物保護與科學現實
實驗動物是動物保護中一個充滿爭議又難以回避的話題。保護野生動物、善待寵物都是動物保護中享有廣泛支持的內容。甚至在家禽家畜養殖方面,除去較為激進的反對一切肉食之外,改善動物養殖環境、人道屠宰等也很容易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可在實驗動物問題要復雜得多。
根據實驗的不同,一些實驗動物必然要接觸有毒副作用的藥品、化學品。對于動物保護的支持者來說很難接受。同時,我們也不難找出動物實驗的缺陷。比如在終止動物實驗授權的相關報道中就提到,絕大部分在動物實驗中顯示有效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這樣的數據很容易讓人懷疑動物實驗的實際作用到底有多大。
可是動物實驗不完美不等于動物實驗完全沒用,更不等于我們可以離開動物實驗。以上述動物實驗有效,人體臨床試驗無效的數據為例,更多反映的是動物模型與人體真實疾病的差異。如何更好地模擬人類疾病,讓藥物在臨床前實驗的評估更準確,這一直是極大的挑戰,畢竟人類疾病往往極為復雜,有時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可這真能通過放棄動物實驗解決嗎?缺乏良好的動物疾病模型,不代表換成細胞實驗就有更好的評估準確性。
更不用說動物毒理實驗的難以替代。當然,動物的毒性反應也不是完全對應人體。可是無論是有效性還是毒性的動物實驗,從某種角度上講都是在幫助我們降低風險。對于藥品研發來說,絕大多數都會以失敗告終。動物實驗的意義不僅在于驗證可能有效的潛在藥物,更在于幫助排除掉那些必然沒戲的或成功可能性極低的藥物,降低進入人體試驗時,人需要面對的風險。
以當下的科技水平,我們不可能完全離開動物實驗。不過在一些地方,細微的調整仍是可行的。比如美國“終止動物試驗授權”,不排除有些藥物的研發過程因為新法案提供了更大程度的靈活性,可以減少一定的實驗動物使用數量。
在FDA modernization ACT 2.0之外,美國還通過了另一項法案,生物類似藥(biosimilar)不再強制動物實驗。生物類似藥是針對大分子藥物的仿制藥概念。小分子藥物的生產來自化學合成,仿制藥很容易做到完全的一致性。大分子藥比如抗體,涉及生物發酵等更復雜的過程,很難保障仿制版本與原研完全一樣,或者說根本不可能完全一樣。因此,生物類似藥的審核一直有更復雜的要求。可隨著相關經驗的積累,一些要求也逐漸被放棄。不再強制動物實驗,反映了生物類似藥的逐漸成熟。
另一方面,大分子藥物的安全性實驗基本都離不開實驗猴。而實驗猴近兩年價格飛漲,數量緊張,免除生物類似藥的動物實驗要求,也可以緩解相關藥物研發在這方面的壓力。
在當下科技水平的限制范圍內,一定程度上減少或替代部分實驗動物的使用是可能的,也是在動物保護與科技現實中的平衡。終止動物試驗授權以及生物類似藥免動物實驗都是對這種平衡的探索。但這些離真正舍棄動物實驗還相去甚遠,后者也遠遠沒有具備可行性。
來源: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