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2-05-18 07:23
今天想來聊聊超聲刀。超聲刀/超聲器械(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devices,USADs),即超聲手術器械,常在20-70kHz的頻率范圍以共振方式運行,可提供精確的組織切割和有效的止血性能,并伴較低的周圍組織機械和熱損傷。對于硬組織,超聲器械通常在較低的頻率下(20-35kHz)工作,1950年代初用于牙科切割的超聲器械即誕生,但直到50余年后才出現作用于骨的器械,最初僅在口腔頜面外科使用,現在則更廣泛地應用于神經外科、脊柱外科和骨科。對于血管等的軟組織切割,則使用更大的超聲波振幅和更高的頻率(>50kHz),現多用于腹腔鏡術中(機器人亦可),也即今天主要所寫的超聲刀。
常用的超聲刀有以下四種:Ethicon的Harmonic Scalpel(ACE)、Covidien的無線Cordless Sonicision(SNC)、Conmed的SonoSurg(SS)和Olympus的Thunderbeat(TB),前三個現歸屬哪里筆者就不贅述了。超聲刀的原理是以超聲產生振動來代替電流,組織顆粒的頻繁振動會產生壓力和摩擦,從而產生熱量并導致蛋白質變性(并不是超聲就沒有熱,也因此需要與組織接觸),因此超聲刀可凝固并切割直徑在7mm以內的血管(不同廠家對應血管直徑范圍不同,譬如SNC就只有5mm),部分產品可重復滅菌多次使用,其余的就需要off-label了。
圖1 常用不同刀口的示意圖,注意最左邊的Ligasure是個雙極電刀
圖2 典型超聲刀的結構。雖然超聲刀的設計自問世以來已有許多創新和進步,包括特定的刀口設計,不同的振動模式,但如圖中,朗芝萬式換能器及諧振喇叭的設計多年保持不變,這也限制了器械的小型化
圖3 換能器金屬材料的特性
圖4 TB的設計更特殊一些,如圖中刀口設計,雙極射頻能量如圖中紅色箭頭橫向傳遞,超聲波能量則集中從藍色箭頭的方向傳遞,所以TB是雙能量輸出、隨時切換
在2019年的一篇綜述中,歐洲研究者們總結了常用超聲刀的相關文獻,并比較了其功效。研究者們認為,作為手術器械,需考慮以下五個因素:組織固定(爆破壓Bursting pressure)、止血(安全的凝血Safe coagulation)、切割(精確組織切割Precise tissue section)、分離(精確組織分離Precise tissue separation)和組織控制(熱傳導Thermal spread)。其中,TB的靈活性得分更高,具有更高的適應能力與分離速度;而ACE與電刀相比,其熱傳導存在顯著差異。此外,與電刀相比,USAD使用過程中產生煙霧較少,且顆粒數量和類型不同,主要由組織、血液和血液降解產物組成。產生煙霧的多少,也與其術中使用模式和刀頭設計有關,在凝固模式下,ACE產生的煙霧是SNC的5倍,而SS產生的量最低,如下圖3。
圖5 腹腔鏡下,不同超聲刀的手術煙霧情況比較
圖6 不同超聲刀間的性能比較
超聲刀已證實具有較低的平均爆破壓和最小的熱傳導,但周圍組織的熱損傷,仍與輸出功率和應用時間有關(故推薦5秒使用后暫停5秒)。研究證實,與單極或雙極電刀相比,ACE造成的熱損傷較小,如下圖5。
圖7 不同功率設置下不同刀產生的熱損傷
通過紅外熱成像儀測量刀頭的溫度證實,SNC使用較熱的刀頭改善了切割,而SS通過較慢的加熱過程具有更精確的凝固效果。各超聲刀產生的熱輻射相似,最高凝固溫度也類似,但最高切割溫度存在顯著差異,達到60℃的冷卻時間也存在顯著的差異(ACE 35.7秒,SNC 38.7秒,SS 27.4秒,p<0.001)。
圖8 不同超聲刀的熱輻射和最高切割溫度的比較
但是,相比其他能量器械,采用振動方式的超聲刀無法加用涂層,也不能采取可轉彎的刀頭設計,只能在刀頭上做弧形處理,也即此類產品的通病;另,速度偏慢,在機器人手術中不如單極鉗和雙極剪。
自然,對于超聲刀,大家略審美疲勞了,目前更新一代的是微波刀,或稱微波凝固手術器械(Microwave coagulation surgical instruments,MWCX),使用微波介電加熱,來切除及凝固更大的血管和脆弱的實質組織,譬如肝和脾等。在去年的日本動物試驗報道中,雖未與其他能量設備進行對比,但微波器械已證實可安全、有效地實現了16頭獵犬的部分肝切除術(Partial hepatectomy,PH)。
圖9 (A)和(C),Acrosurg剪刀(AS)(Nikkiso Co.,),微波的中心電極集成在15mm固定下刀片內,厚度2.5mm,15mm上刀片可旋轉,厚度1.4mm;(B)和(D)Acrosurg鎳(AT)(Nikkiso Co.,),可見其雙極鎳式頭端內,每個鋸齒爪包括一個中心電極和兩個平行的外電極。所有微波器械都連接到ASG-01發生器,產生2,450MHz的微波
那么,今天就淺淺地寫到這,特別感謝一位婦科老師和工程師朋友們的幫助。
引用文獻:
1. Daniel Seehofer, Martina Mogl, Sabine Boas-Knoop,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new integrated bipolar and ultrasonic scissor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5-mm sealing and cutting instruments. Surg Endosc (2012) 26: 2541-2549.
2. Xuan Li, Thomas Stritch, Kevin Manley, et al. Limi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iniaturizing ultrasonic surgical devices based on a langevin transducer. 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VOL. 68, NO. 7, JULY 2021.
3. Khiem Tran Dang, Shigeyuki Naka, Atsushi Yamada, et al. Feasibility of microwave-based scissors and tweezers in partial hepatectomy: an initial assessment on canine model. Front. Surg. 17 June 2021.
4. Rajesh Devassy, Sadaf Hanif, Hugo C. Verhoeven, et al. Lapatoscopic ultrasonic dissectors: technology update by a review of literature. Medical Devices: Evidence and Research 2019: 12: 1-7.
來源:Mi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