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03-02 13:17
全球最小最輕,且是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全口種植口外印模定位儀,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種植科通過臨床確認,可快速完成高精度種植術后修復取模。該例病患的數字化取模由全程參與合作研發的喬士沖博士、副主任醫師完成,從掃描前準備至掃描完成全過程僅用時5分鐘,高效且精準。
在我國,齲病、牙周病等牙科疾病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調結果顯示我國居民牙齒缺失在50億顆以上。口腔種植技術是恢復口頜系統咀嚼、美觀等功能的重要治療技術。據統計,我國牙種植體需求量高達4000萬顆/年,其中單55-74歲人群中全口或半口無牙頜患者就超過1000萬例。
種植修復的成功取決于良好的種植體骨結合和理想的上部修復結構。種植牙完成骨結合后,精準的種植牙模型制備是決定后期上部修復體設計、制作與安裝的關鍵步驟。其中,無牙頜種植病例因種植體數量多、種植體角度差異大、修復體制作精度高等原因,模型制備相對復雜。目前普遍采用的取模方法為整體連接法,即使用牙線、廢舊車針、金屬桿及樹脂等連接固定轉移桿,再使用個性化托盤進行印模材取模。這種方法操作復雜繁瑣,患者不適感強烈,椅旁時間長,給患者和醫生均造成較大負擔,而且其模型的精確度仍存在不確定性。
無牙頜種植口外掃描定位數字化取模技術已經得到驗證,其比常規取模方法更快、精度更高,更容易學習掌握,已在國外廣泛使用,近年亦在國內市場快速推廣。但截止2021年底,該同類國產產品尚未出現,進口產品正在迅速搶占我國市場。本次臨床驗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推進了數字化無牙頜種植口外印模技術的國產化進程。使用的樣機同時也是全球范圍內集成化程度最高,最小巧輕便的掃描系統,具有更高的用戶操作友好度。
該系統以實現醫護、技工人員單手快速操作為設計目標,體積小巧重量輕,操作靈活自由。其采用近紅外波段光源,并配備兩個數百萬像素高速紅外相機,可完成每秒100幀高清圖像采集,平均取模精度為20微米。
針對我國人種相對較小的口腔內部空間特點,研發過程中還設計了更加符合國人口腔大小的微型掃描標記,使得安裝操作更加快速方便,不會擠壓患者臉頰,患者體驗更佳。微型掃描標記還可經受多次高溫高壓滅菌處理。
該系統由上海舍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種植科喬士沖副主任醫師共同研發。舍成醫療位于上海張江高科,該公司在視覺定位技術上擁有多年的行業領先研發經驗,在2019年即推出自主研發的紅外雙目視覺定位跟蹤裝置,產品技術參數比肩國外主流廠家,該裝置可廣泛應用于手術機器人和手術導航系統的開發,是其產品主要構成部分。舍成醫療在紅外定位跟蹤技術上逐年深入,先后研發出常規紅外雙目定位跟蹤裝置,多相機集成微型紅外定位跟蹤裝置,以及高度集成的融合增強現實功能的便攜式紅外定位跟蹤裝置。
來源:Med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