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行業研究
嘉峪檢測網 2021-11-30 21:10
全球醫藥科技產業目前面臨深刻調整與變革,醫療產業發展及醫療技術創新逐漸向大衛生、大健康過渡,以此催生出了超大規模、多層次且快速升級的醫療裝備需求,我國的醫療裝備產業正面臨難得的技術趕超和升級發展的窗口期,國產替代的浪潮已呈現出破局之勢。
局面:高端設備開始國產替代
日前,國家及多地政府下發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工信部在《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 (2021-2025年) 》中提出,2025年時我國醫療裝備的產品性能和質量將達到國際水平,預計將有6家至8家企業進入全球醫療器械行業50強。
基于上述目標,工信部對醫療裝備重點發展、突破方向作了詳細規劃,要重點突破雙能X射線CT、光子計數能譜CT、醫用內窺鏡等影像診斷設備、三重四極桿液質聯用儀等微生物分析設備,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線等裝備。
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嚴格落實采購法規定,國產藥品和醫療器械能夠滿足要求的,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須采購國產產品,并在2021年明確規定了醫院采購進口產品占比,逐步提高公立醫療機構國產設備配置水平,基本形成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充分競爭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內窺鏡領域,國產替代的屬性同樣顯著。當前,多地通過相應政策促進內窺鏡企業躍升。如降低進口內窺鏡采購比例、對國產創新內窺鏡產品注冊予以優先審評和審批等,為國產內窺鏡產業發展提供了綠色通道。
拐點:被海外巨頭壟斷的局面正在破題
內窺鏡產業為何備受國家和多地政府關注?這主要與其產業潛能巨大、產品國產化率極低有關。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全球醫用內窺鏡市場的規模將從2020年的203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396億美元。在內窺鏡領域,公開數據顯示,海外巨頭長期壟斷全球市場,市場占有率超90%,在我國市場壟斷超過95%。
多份研究報告指出:光學內窺鏡成本高、操作繁瑣、重復使用有交叉感染風險,反復的清洗與高溫高壓消毒也降低了內窺鏡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因此,內窺鏡向低成本、操作簡便、次拋性使用發展的趨勢明顯,一次性內窺鏡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新突破點。
全球一次性使用醫用內窺鏡(軟鏡)市場規模自2016年的1.084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5.283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33.928億美元,到2030年,或許將會達到92.222億美元。 中國市場上,該領域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增至人民幣14.2億元,到2030年進一步增至人民幣93.7億元。目前, 一次性使用內窺鏡硬鏡全球剛剛起步,其市場潛力巨大。
在患者端,微創、精準、快速診療越來越成為臨床剛需,婦科微創診療的訴求最為明顯,這必將極大地促進一次性電子內窺鏡,特別是婦科一次性電子內窺鏡產業大發展。
在婦科微創診療端,每年近7000萬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患者及5600萬不孕不育患者迫切需要早期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行業專家指出,宮腔鏡檢查是診斷宮腔疾病的“金標準”。但傳統宮腔鏡成本高、操作繁瑣,遠不能滿足海量婦科(含生殖)門診需求,且反復清洗、重復使用存在交叉感染風險。
破局:首個國產一次性電子宮腔鏡獲批
在婦科一次性電子宮腔鏡領域,國內多家企業也在快速布局,闖入“突破區”。
日前,上海宇度醫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一次性高清電子宮腔鏡(商品名:DOHIS™)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注冊批準(該系統由一次性高清電子宮腔鏡、圖像處理系統及配套宮腔手術器械組成),這是全球一次性電子內窺鏡產業發展的里程碑!
為什么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因為DOHIS™一次性高清電子宮腔鏡的問世填補了該領域產品空白,高清(百萬像素)一次性電子宮腔鏡、雙泵聯動非同平面連續對流宮腔鏡、一體化移動手術平臺等技術全面超越海外同類產品,對推動全球一次性內窺鏡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關于內窺鏡耗材化,衛生經濟學專家認為,“對于生命健康,不僅僅看的是治病的成本,而應該看到的是整個全生命周期的疾病管理的整體支出。從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費用支出考慮,用精準醫療和早診早治的手段,可降低疾病管理的總成本支出。”
在宮腔鏡治療領域,主要有三大主流技術:冷刀、電切和刨削(旋切)。三大技術各自的臨床優勢非常突出,而臨床無法將各種技術的優勢有效結合使用。因此,宇度布局了冷刀、電切和刨削技術“三合一”的全能宮腔鏡,術中無需切換鏡體,臨床優勢十分突出。
在婦科微創診療賽道,宇度醫學也布局了4K及4K熒光攝像系統、一次性內窺可視宮腔組織吸引系統、復用型及一次性手術器械、婦科內鏡系統、光學檢查鏡等,初步形成了“婦科微創診療的賽道”完整的產品矩陣,以承接“高端醫療設備國產替代”的歷史機遇。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