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9-30 14:23
我們有一產品叫手術用凝膠,凝膠生產是無菌生產工藝,按規定要每6個月進行一次無菌模擬灌裝,我們做無菌模擬工藝試驗主要依據是《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和《無菌工藝模擬指南》,其中《無菌工藝模擬指南》這個指南其實主要針對的是2010版GMP出的指導性文件,順帶管理一下醫療器械,這個文件與2010版GMP的發布時間有大約9年的時間差,在2010年GMP發布以后,有可能是在無菌模擬工藝的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2018年出臺了這么一個文件,來規范無菌模擬試驗具體來怎么去做,也就是說從2018年10月1日起,這個時間點之前你做無菌模擬試驗做的不規范、有缺陷、存在風險,它是過去時,過去了,不再說了,但是在這個文件發布之后如果再開始實施無菌模擬實驗,也就是我們說的培養基模擬灌裝驗證,這時候我們就有了一個非常規范的指南來約束我們。
無菌工藝模擬實驗工藝起點在哪?
這在《無菌模擬實驗指南》中第5條說的很清楚“第5條:無菌生產工藝及模擬范圍,培養基模擬灌裝試驗應從第一步無菌操作開始,直至無菌產品完全密封結束,如果在產品的制備階段已經采用了無菌生產工藝,此部分工藝應作為模擬實驗的一部分”在強調藥品質量風險管理的今天,也沒有忘記風險評估,所以后面加了一句話,“企業應根據風險評估確定無菌模擬試驗開始的起點工序”貌似把無菌模擬工藝試驗給說清楚了,但是真正是怎么做的嗎?
常規無菌模擬的生產流程大概是這樣的。配制罐(總混罐)→預過濾→終端過濾→灌裝。通常的過程大概就是這樣。為確證我的產品是不是符合無菌生產工藝,微生物限度是否在限度以內,我不得不用培養基來走一遍整個無菌工藝流程,通過營養物質在工藝中的運轉,最后灌裝到包裝中,全程模擬工藝路線。工藝起點看似起點很清楚,確實對于某些產品,工藝的起點很清楚,舉個與器械無關的產品比如我們的疫苗產品對于疫苗生產工藝來說我們的工藝起點在哪里呢?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疫情至今尚未解除,我們是更期待有效藥物還是更期待有效的疫苗呢?大家心里應該很清楚,在現在大分子藥物開發作為主流的今天特別是疫苗生產,他的生產工藝,生產時間都很長,疫苗的生產工藝大概工程流程為反應罐→濃縮→透析→降低生物負荷→結合反應→濃縮透析→層析→除菌過濾→灌裝。如果按照上述所說也從第一步來進行模擬試驗的話,這個時間應該會很長,疫苗生產有時候在反應罐的時間就會達到1到2周的時間,這個時間很正常,整個工藝走下來1個月甚至更長,假如我們也從無菌操作的開始工序來進行模擬,半年進行一次,一年只有12個月,那么生產活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疫苗生產就會遇到工藝起點的問題,有什么法規可依嗎?可見生物制品的無菌模擬灌裝還是有一定的技術限制的,從這點來說,如果完全按照指南所說,從第一步開始無菌模擬,那么疫苗制品就會有局限性,或者說沒辦法實施,我們的指南在這方面應該說是存在著一個技術空白點。
還好PDA的技術報告28號報告無菌原料藥的無菌模擬實驗,第3點也給出了我們一個方法,第一種是總工藝模擬,對于大分子生產,在這種模擬方式中,整個無菌過程的評價是從材料首次被無菌化到分裝到運輸的整個過程來評價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從第一步開始,一直到分裝結束。第二種是單元模擬操作,在模擬試驗過程中,進行一系列單元實驗,這些單元實驗涵蓋無菌工藝的所有步驟,在進行模擬實驗的幾個步驟中,每個步驟都是相對獨立的,中間可以斷開。也就分成一段一段的進行模擬,分別去做。
比如說發酵工藝步驟需要兩周,我專門拿出兩周的時間來做發酵的模擬實驗。所以無菌模擬工藝起點的選擇一定是基于產品的,通過產品來評估,不一定是從第一步無菌操作開始,如果都從第一步無菌操作開始,在后續的操作中就可能會遇到很大的麻煩。最終選擇整體模擬還是單元模擬,是根據產品整個工藝條件,以及產品工藝路線綜合做出一個正確的評估。
無菌模擬灌裝驗證培養基的選擇依據:
培養基是微生物檢測中離不開的東西,在《無菌工藝模擬實驗指南》中對培養基提出了四點要求,第一首選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基(TSB),第二如果沖入惰性氣體(氮氣)儲存在無氧條件中,使用硫乙醇酸鹽液體培養基(FTM),第三如果對于抑菌性產品的培養基,如有必要需要評估抑菌性,產品殘留對其促生長能力及模擬實驗結果的影響。第四植物來源的培養基。
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的這幾個培養基到底是選擇方法:
TSB是非常有名的培養基,廣譜性的培養基,特別對無菌工藝環境中源自人體的細菌、芽孢、真菌有良好的促生長作用,這是指南中的描述。細菌霉菌都能長,只是培養溫度略有區別而已,在選擇培養基的時候是首選。
FTM的選擇條件:產品充氮,越來越多的產品在生產中充氮氣,但是是不是充氮氣的產品都要用FTM呢?產品充氮并不是FTM選擇的首要條件,產品充氮到底是提供了一個低氧環境還是一個厭氧環境,低氧和厭氧環境的指標在哪里?劃分節點是什么?指南中說的很清楚(氧氣濃度低于0.1%),也就是說你的產品當中殘氧量低于0.1%那么產品屬于厭氧環境,你必須有殘氧測試。
第二個條件厭氧的無菌環境中反復發現厭氧微生物,通常的環境監測中能發現厭氧微生物嗎?請考慮這個問題。
第三條,產品無菌檢查中發現厭氧微生物,無菌產品檢查用TSM和FTM兩種,如果在FTM中發現微生物,發現的微生物做過鑒定之后又證實他確實是厭氧微生物,那就證明我們的無菌檢查中容易發現厭氧微生物。如果存在這三條,FTM就是你選擇的條件。
第四條抑菌性產品的培養基,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一個抗生素大國,目前世界范圍內所有生產的抗生素在我國都有生產,從原料藥到制劑,我們國家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如果生產是抑菌性產品,包括含有抗生素或者其他產品,這個抑菌產品生產完成之后你再做培養基模擬灌裝,你必須考慮你的環境中存在的抗生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如果抑菌性產品的殘留沒有消除之前,你是不可以做無菌模擬驗證的,這個問題在歐盟檢查中已經提出過很多了,應考慮產品對培養基的促生長能力的影響,而這個影響是微生物檢測當中我們最不愿意看到的的一個風險,就是假陰性,這一點希望大家關注。
第五條植物來源的培養基,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選擇植物來源的培養基,就是因為大分子藥物的出現,疫苗、單抗當中,為了避免一些動物源產品對最終產品的影響,消除動物源性污染對最終工藝的影響,所以很多的培養基的生產商為了避免在這個地方存在缺陷生產出來一些植物來源的培養基,以此來替代TSB中的蛋白胨等營養成分,如果您有產品是大分子藥物的話,在做無菌工藝模擬的時候,植物來源的培養基毫無疑問是首選的。
以上只是本人結合相關法規對培養基無菌模擬灌裝的個人理解,不周之處,請多包涵。
來源:德大器械產業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