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6-23 14:13
一、背景介紹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儲能、消費類電子以及航空航天等重要行業的大規模應用,鋰電池的安全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密切關注。熱失控是鋰電池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它會引起鋰離子電池起火甚至爆炸,直接威脅用戶的安全。
若鋰電池單體在某種誘因下發生熱失控,電池材料將發生一系列劇烈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熱量以及可燃、有毒的氣體,導致電池因內部溫度、壓力急劇升高而炸裂,可燃氣體隨之泄露,在高溫下遇到外界空氣引起劇烈燃燒,形成射流火或燃爆火球,從而引起周圍其他單體的失控,引發安全事故。電池的荷電狀態、服役時間以及材料體系等都會導致電池產氣成分變化,從而影響其燃爆特性及電池熱失控危險性[1]。
評估電池產氣的燃爆特性對于評價動力電池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而爆炸極限是研究可燃氣體危險性的重要評估參數。
二、爆炸極限分析測試
在本案例中,采用國內某廠家50A·h、100%SOC的三元鋰電池,使用大型電池絕熱量熱儀(仰儀科技BAC-420A型)在惰性氣體氛圍中完成電池熱失控實驗。隨后對電池產氣進行收集,并利用氣相色譜對氣體成分進行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2 某鋰離子電池產氣成分色譜分析結果
該混合氣中的多種可燃氣體和惰性氣體可按照一定方法進行配對,并利用理查特里(Lechteillier)公式對混合氣的爆炸極限進行估算[2]:
其中Lm為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L1、L2、……、Ln為各組分的爆炸極限;V1、V2、…、Vn為各組分的含量。
經過計算可得該電池產氣的爆炸下限LFL=33.02%。
隨后我們通過實驗對上述計算進行驗證。如圖3所示,本案例使用爆炸極限試驗儀(仰儀科技HWP21-30S型)對混合氣的爆炸極限進行測試。通過該儀器可自動配氣,根據點火后的閃燃現象可判斷設定濃度下樣氣是否已達到爆炸極限。
圖3 (a) 電池產氣爆炸極限測試現場圖
實驗錄像:(b) 濃度30%,
實驗錄像:(c) 濃度40%,
實驗錄像:(d) 濃度35%,
實驗錄像:(e) 濃度32.5%。
由于氣體量限制,本案例總進行5次實驗,實驗結果匯總如下:
樣氣濃度 |
20% |
30% |
40% |
35% |
32.5% |
測試結果 |
未點燃 |
未點燃 |
點燃并爆炸 |
點燃并爆炸 |
點燃并爆炸 |
根據上述結果,該電池產氣的爆炸下限LFL范圍為32.5%-35%,其中32.5%濃度下爆炸較為微弱,該濃度與爆炸下限值已非常接近。同時,實驗值與理論計算值的符合程度較高,也相互印證了上述結果的可靠性。
三、實驗探討
本案例相對完整地闡釋了電池產氣爆炸極限測試方法,雖然實驗結果較好,但實驗本身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鋰電池熱失控需在惰性氣體氛圍中發生,但大量惰性氣體引入將導致電池產氣LFL增大;另外,爆炸極限測試壓力條件目前尚不明確,常壓或高壓下LFL的測試結果略有差別(高壓測試需使用高溫高壓爆炸極限測試儀)。上述問題有待行業內專家共同探討,推動相關測試標準的建立。
參考文獻
[1] 崔發生, 魯琦, 蔣鋒等. 動力電池熱失控下可燃性氣體的研究.
[2] 張立志, 李學文, 張琪. 煤油氣共生礦井油型氣爆炸極限的測定[J]. 煤礦安全, 2018, 049(005):198-200,205.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