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6-10 10:46
毒理學試驗是評價微生物肥料質量安全的重要試驗方法,也是對其菌種安全性分級的重要判定試驗。微生物肥料因為屬于含有特定微生物活體的肥料產品, 里面的微生物活體大多都是一些細菌、真菌、放線菌等,所以無論在生產還是儲運、施用等環節,都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微生物肥料相關的國家權威標準不完善,不少生產用菌種分類地位不明確,甚至混亂,加上企業技術人員在操作上可能導致生產菌株污染,某些致病菌或病原菌流入生產,最終導致其產品存在潛在危害性,安全評價就成為把控微生物肥料重要方式之一。
微生物肥料的安全評價通常會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去測定。檢驗機構通常需要對菌種和產品兩方面進行設計檢測方案。其中菌種要進行多項分類鑒定,包括名稱確認,生理、形態、特性等鑒定,功能評價。
菌種安全評價最重要就是根據產品所含菌種的鑒定信息,按照菌種分級管理目錄,確定菌種安全級別和應做的毒理學試驗及毒理學檢測項目。對于微生物肥料產品則是需要先根據對應的檢測標準,進行產品技術指標檢測,如果符合檢測標準,并在載體物料的真實性確認后,再設計毒理試驗檢測方案。
菌種毒理學試驗介紹
菌種是微生物肥料產品的技術核心,根據現有的行業標準NY/T 1109-2017《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術準則》,菌種安全等級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第一級為免做毒理學試驗的菌種;第二級為需做急性經口毒性試驗的菌種;第三級為需做致病性試驗的菌種;第四級為禁用菌種。
對于需要做毒理學試驗的菌種,生產者需提供試驗用純菌種斜面,經復核確認與該菌種鑒定資料相符且無雜菌污染后,才能進行毒理學試驗;對于為免做毒理學試驗的菌種的生產菌株,也需要通過分析和確定該菌株的基因組中是否存在毒素、溶血素、抗生素等具安全風險的基因及基因族結構,評估其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可能性及其安全風險。
產品毒理學試驗介紹
產品毒理學試驗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就是半數致死量(LD50)。微生物肥料產品從大類上可以分為農用微生物菌劑、復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和農用微生物濃縮 制劑四大類產品。像農用微生物菌劑又可細分為九類產品,主要為根瘤菌菌劑、固氮菌菌劑、解磷類微 生物菌劑、硅酸鹽微生物菌劑、光合細菌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促生菌劑、菌根 菌劑、生物修復菌劑。
這也就要求檢驗機構需要針對不同的微生物肥料產品、類型及其劑型,進行不同的安全性評價策略。比如復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和液體劑型微生物菌劑等產品需做急性經口毒性試驗;除有機物料腐熟劑以外的固體微生物菌劑類產品均免做毒理學試驗;對于使用芽孢桿菌和類芽孢桿菌部分菌株存在的微生物肥料必須做溶血試驗。
毒理學試驗設計
嚴格來講毒理學試驗一個完整的系列毒性試驗程序,應包括對受試物進行各種毒性作用檢測的一系列試驗。那么微生物肥料的毒理學試驗有哪些呢?(1)急性經口毒性試驗;(2)致病性試驗;(3)抗菌藥物敏感試驗;(4)急性腹腔注射致病性試驗;(5) 急性眼刺激試驗。微生物肥料毒性實驗程序一般都是分階段進行,試驗的原則為: 由急性毒性試驗到亞急性毒性試驗或亞慢性毒性試驗,最后為慢性毒性試驗;由一般毒性試驗到特殊毒性試驗;或根據受試物與人接觸的密切程度、接觸方式,有重點地增減某些項目等。
我們以致病性試驗設計方案為例,首先應該做急性經口毒性試驗,然后做一次性破損皮膚刺激試驗來檢測受試物對試驗動物皮膚的刺激或腐蝕作用和強度,接著就是做溶血試驗,檢測受試物是否具有溶血特性。抗菌藥物敏感試驗也要做,主要檢測受試物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強度;急性腹腔注射致病性試驗是用來檢測受試物的急性致病性的;急性眼刺激試驗則是檢測受試物對試驗動物眼睛的急性刺激和腐蝕作用。
這里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些毒理試驗是按程序一個一個來做的,只有上一個試驗通過試驗,方可進行下一個。只要不通過,則下面的試驗都會被提前終止。檢測結果就是不符合要求,產品不能生產和銷售。
其實微生物肥料除了毒理學試驗外,技術指標還可以檢測有效活菌數、雜菌率、重金屬、總養分、有機質、理化指標、衛生學 指標等,有毒有害物質還可以檢測重金屬、縮二脲等限量,還有載體物料也需要進行真實性確認,而且確認后才可以進行毒理學試驗。
這些年隨著菌種使用范圍擴寬,菌種新品種不斷出現,包括國外研究機構也明確提出了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性存在的風險程度,進行毒理學試驗,可以對微生物肥料行業形成完善安全評估體系和監督管理手段,從而保證生產者、使用者以及環境的三方安全,同時對于建立微生物肥料產業的風險預警和應急反應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