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6-09 10:38
6月3日,在2021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透露,目前其團隊研制的霧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已獲藥監局批準進行擴大臨床試驗,現在正在申請緊急使用。
陳薇在會上表示,除了"打疫苗",還有一種疫苗接種方式,那就是“雙非疫苗”——即非注射、非冷鏈,比如霧化吸入的方式。
新冠疫苗采用這種霧化方式還有一些不可替代的好處。
陳薇現場解釋說,霧化吸入式疫苗只需針劑疫苗五分之一的劑量,且不用一瓶一瓶裝,可以解決目前疫苗瓶子的瓶頸問題。相較于注射式新冠疫苗形成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吸入式新冠疫苗還可形成黏膜免疫,這三重免疫是最理想的狀態。
什么是吸入式疫苗?它有何優勢?
據相關資料介紹,所謂霧化吸入免疫,即采用霧化器將疫苗霧化成微小顆粒,通過呼吸吸入的方式進入呼吸道和肺部,從而激發黏膜免疫。
在大會現場,陳薇院士也當場展示了一段視頻顯示吸入式疫苗的使用方式。
視頻中, 一名參加臨床試驗的武漢市民吸入從設備中噴出的霧化疫苗,只用了幾秒鐘就完成了接種,“疫苗微小顆粒進入了他的呼吸道和肺部。”
這種免疫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其對于上呼吸道保護能力不足的人群,有著更好的防疫效果,這一點是通過肌肉注射所不能帶來的。
在Cell Host Microbe今年4月發表的一篇研究結果,綜合抗體雖然可以降低病毒在肺部的感染和降低肺臟損傷,但是并不能抑制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感染。
而鼻噴疫苗可以提供目前注射疫苗所沒有的“黏膜免疫”,這將有效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第二,使用霧化吸入方式免疫是無痛的,且擁有更高的可及性,也讓不少害怕肌肉注射的人群,例如小朋友,有了更好的選擇。
此外,吸入式疫苗還解決了疫苗接種的一個關鍵問題——專業注射接種的醫護人員。因為對緩解和注射專業的要求,目前注射式疫苗需要集中接種,容易形成人群聚集,也讓接種效率比較低。疫苗的冷鏈運輸,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很多偏遠地區的物資運送造成了比較大的挑戰。
而目前陳薇團隊研發的這類吸入式疫苗,注入方式非常簡單,可以擺脫專業的人員限制,此外,這種疫苗是非冷鏈的。這樣疫苗的轉運、儲存和分發就變得極為自由,在重要環境下,可以直接通過社區系統免費發放,效率也極高。
該項目已經在今年3月23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目前正申請進入緊急使用清單,將為那些不愿打針的人提供更多選擇。
吸入式疫苗已有先例,海內外加緊研發
吸入式疫苗聽起來陌生,其實全球已經有不少使用了。在這次新冠疫情疫苗研發中,不止陳薇團隊,全球也有不少團隊在研發吸入式疫苗。
據新華社,此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3月8日發布消息稱,芬蘭研究人員研發出一款鼻噴式新冠疫苗,計劃幾個月內開展臨床試驗。
據介紹,這款鼻噴式新冠疫苗是一款腺病毒載體疫苗,基于一項基因轉移技術研發而成。研究人員介紹說,由于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系統傳播,疫苗選擇鼻腔給藥,可能在人體中引起比肌肉注射更廣泛的免疫應答。
赫爾辛基大學和東芬蘭大學研究人員參與了疫苗研發工作,研發團隊成立了一個公司負責這款疫苗的推廣。據悉,接下來數月內,公司將在芬蘭對這款疫苗開展臨床試驗。
研發團隊負責人、東芬蘭大學分子醫學教授塞波·于拉-赫爾圖阿拉告訴新華社記者,已經有一些國家向研究人員表示可提供融資,目的是確保可以先期使用該疫苗。
在中國,最早進行吸入式疫苗研究的是廈門大學與北京萬泰以及香港大學共同研發的一款以流感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疫苗,這是一種在雙重減毒的普通季節性流感病毒載體內插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片段研制而成的活病毒載體疫苗,通過模擬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徑激活局部免疫應答和全身性免疫應答發揮保護作用。該疫苗的臨床試驗于去年8月27日就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應急審批。
與此同時,國內mRNA疫苗研發也取得積極進展,未來有望成為繼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重組蛋白疫苗后新的方案。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