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0-12-07 10:32
氣管插管通過病人的口腔或鼻腔插至氣管,做麻醉、輸氧時的通氣管道。病人通過它與外部的過濾器、熱濕交換器、呼吸管道、麻醉呼吸機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維持病人呼吸的系統。
氣管插管的結構和組成
氣管插管所用材料有硅橡膠、PVC(聚氯乙烯)等,典型產品外形結構見圖1(有囊常用型氣管插管)。無套囊型產品由管體和連接接頭組成,供臨時性搶救使用,使用時間短,無法固定。有套囊型產品由管體、接頭、套囊、充氣管、指示氣囊和單向閥組成。可以通過單向閥將套囊充起,套囊以一定壓力與氣管管壁卡緊,從而起到固定的目的。觀察指示氣囊,可以判定套囊內的壓力并及時調整。
有囊常用型氣管插管
氣管插管的作用機理
有囊常用型氣管插管產品主要用于不能自主呼吸病人或手術中需要呼吸麻醉的病人。經鼻腔和/或口腔將氣管插管插入至規定深度,插入位置可通過插管上的X線可探測組件在X線機的照射下確定。氣管插管用注射器通過充氣腔向套囊內注入一定體積的氣體,套囊充起后,除了起固定作用外,還使插管外壁與氣管壁之間形成密封。注射器拔下后,通過一個單向閥關閉閥門防止球囊氣體外泄,醫生可通過指示球囊的癟下或鼓起的狀態來監視氣囊是否處在正常工作狀態。拔管前,先對球囊放氣,然后拔管。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經鼻插管比經口插管要相應長一些。
氣管插管的主要技術指標
1.物理、尺寸和包裝、標識的要求:
執行相應行業標準的規定。
2.化學性能:
根據不同材料特性,由企業決定是否對化學性能提出要求。用環氧乙烷滅菌的產品應規定環氧乙烷殘留量的要求。
3.生物性能:
至少應進行無菌(若以無菌形式提供)、細胞毒性、粘膜刺激、致敏的生物學評價。
4.X顯影線(若有)。
氣管插管的檢測要求
產品的檢測包括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出廠檢驗至少包括環氧乙烷殘留量(若采用環氧乙烷滅菌)、無菌(若以無菌形式提供)的檢驗。
型式檢驗報告是證實生產過程有效性的文件之一。型式檢驗由有資質的檢驗機構進行。型式檢驗時,若標準中無特殊規定,按相應的標準要求進行,應全部合格。
氣管插管相關標準
GB/T 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1962.1-2001《注射器、注射針及其他醫療器械用6%(魯爾)圓錐接頭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28.1-2003《計數抽樣檢驗程序 第1部分:按接受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
GB/T 14233.1-1998《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第1部分:化學試驗方法》
GB/T 14233.2-2005《醫用輸液、輸血、注射器具檢驗方法 第2部分:生物學試驗方法》
GB/T 16886.1-2001《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部分:評價與試驗》
GB/T 16886.3-2008《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3部分:遺傳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試驗》
GB/T 16886.5-2003《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5部分:體外細胞毒性試驗》
GB/T 16886.6-1997《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應試驗》
GB/T 16886.10-2005《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0部分:刺激與遲發型超敏反應試驗
GB/T 16886.11-1997《醫療器械生物學評價 第11部分:全身毒性試驗》
YY/T 0313-1998《醫用高分子制品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YY 0337.1-2002《氣管插管 第1部分:常用型插管及接頭 》
YY 0466-2003《醫療器械 用于醫療器械標簽、標記和提供信息的符號》
YY 1040.1-2003《麻醉和呼吸設備 圓錐接頭 第1部分:錐頭與錐套》
氣管插管的主要風險
危害的分類 |
危害的形成因素 |
可能的后果 |
|
---|---|---|---|
生物學危害
|
生物污染 |
生產環境控制不好 滅菌操作不嚴格 包裝破損 使用時操作不正規 |
產品帶菌,引起患者氣道或者肺部感染 |
生物不相容性 |
殘留物過多 |
PVC:氯乙烷超標、增塑劑量過大,產生毒性或刺激 硅橡膠:硫化劑分解不完全,紫外吸光超標,可能產生刺激 |
|
不正確的配方 (化學成分) |
未按照工藝要求配料 添加劑或助劑使用比例不正確 |
有可能引起小分子物質殘留量過大,造成毒性危害 |
|
毒性 |
不正確的配方 加工工藝控制不嚴格 后處理工藝控制不嚴格 |
生物相容性不符合要求 |
|
再感染和/或交叉感染 |
使用不當、標識不清 |
引起感染、交叉感染 |
|
環境危害 |
儲存或運行偏離預訂的環境條件 |
儲運條件(如溫度、濕度)不符合要求 |
產品老化 無菌有效期縮短 |
意外的機械破壞 |
儲運、使用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機械性破壞 |
產品使用性能無法得到保證 |
|
由于廢物和(或)醫療器械處置的污染 |
使用后的產品沒有按照要求集中銷毀 |
造成環境污染或者細菌的交叉感染 |
|
與醫療器械使用有關的危害 |
不適當的標記 |
標記不清晰、錯誤、 沒有按照要求進行標記 |
錯誤使用 儲存錯誤 產品辨別錯誤 |
不適當的操作說明,如: (1)和醫療器械一起使用的附件規范不適當 (2)預先檢查規范不適當 (3)操作說明書過于復雜 (4)服務和維修規范不適當 |
包裝破損無法識別 操作要點不突出 |
無法保證使用安全性 導致操作失誤 |
|
由不熟練/未經培訓的人員使用 |
插管操作不規范、不熟練、操作失誤
因食道狹窄造成的困難氣管插管
拔管操作不規范 |
造成氣道粘膜摩擦性損傷 氣管插管誤插入食管,導致胃內容物吸入、高碳酸血癥和死亡 插管時間過長,造成咽喉部水腫、出血 加重通氣困難,導致嚴重缺氧和高碳酸鉀血癥,致使插管失敗 出現喉頭水腫或痙攣、以及聲門水腫 |
|
合理可預見的誤用 |
規格型號選用錯誤 |
導致無法達到滿意的通氣效果 |
|
對副作用的警告不充分 |
對操作人員警示不足 |
重復使用 二次滅菌 使用者出現過敏、刺激反應 |
|
對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很可能再次使用的危害警告不適當 |
造成重復使用
|
交叉感染 氣囊破裂 |
|
不適當不合適或過于復雜的使用者接口 |
違反或縮減說明書、程序等 |
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儲存方法、警示事項等表述不清 |
插管失敗、重復使用引起感染、沒有集中銷毀造成環境危害等 |
功能性失效、維修和老化引起的危害 |
對醫療器械壽命終止缺少適當的決定 |
沒有標識產品有效期 |
超出有效期的產品被使用,造成細菌感染或因材料老化而導致產品性能不符合要求 |
不適當的包裝(醫療器械的污染和/或變質) |
沒有進行包裝確認 |
不能確保產品無菌,從而導致出現細菌感染 |
|
再次使用和/或不適當的再次使用 |
產品標識沒有明確 |
出現細菌感染、交叉感染、以及粘膜損傷等現象 |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