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0-11-10 14:39
定義
鎳基合金是指在650~1000℃高溫下有較高的強度與一定的抗氧化腐蝕能力等綜合性能的一類合金。按照主要性能又細分為鎳基耐熱合金,鎳基耐蝕合金,鎳基耐磨合金,鎳基精密合金與鎳基形狀記憶合金等。高溫合金按照基體的不同,分為:鐵基高溫合金,鎳基高溫合金與鈷基高溫合金。其中鎳基高溫合金簡稱鎳基合金。
鎳基合金在許多的領域中,比如:
1、海洋:海域環境的海洋構造物,海水淡化,海水養殖,海水熱交換等。
2、環保領域:火力發電的煙氣脫硫裝置,廢水處理等。
3、能源領域:原子能發電,煤炭的綜合利用,海潮發電等。
4、石油化工領域:煉油,化學化工設備等。
5、食品領域:制鹽,醬油釀造等。在以上的眾多領域中,普通不銹鋼304是無法勝任的,在這些特殊的領域中,特種不銹鋼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被替代的。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達,隨著工業領域的層次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項目需要檔次更高的不銹鋼。隨著各行業對鎳基合金需求量的增長。2011年我國鎳基合金市場規模達到230.7億元,同比增長率19.47%。因此,行業發展水平處于穩步上升趨勢。
應用領域 |
產品要求特性 |
產品用途 |
航天工業 |
極高溫下維持良好機械強度 |
飛機引擎、燃氣渦輪機、引擎閥門 |
能源工業 |
良好之抗高溫硫化、高溫氧化特性 |
熔爐零件、隔熱層、熱處理產業、石油與天然氣產業 |
石化工業 |
耐水溶液(酸、堿、氯離子)腐蝕 |
海水淡化廠、石化輸送管線 |
電子/光電一般工業 |
一般耐蝕或耐高溫程度較低之環境 |
電池殼件、導線架,計算機監視器網罩 |
起源與發展
鎳基合金是30年代后期開始研制的,英國于1941年首先生產出鎳基合金 Nimonic 75(Ni-20Cr-0.4Ti);為了提高潛變強度又添加Al,研制出Nimonic 80(Ni-20Cr- 2.5Ti-1.3Al);而美國于40年代中期,俄羅斯于40年代后期,中國于50年代中期也先后開發出鎳基合金。鎳基合金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即合金成分的改良和生產技術的革新。
如50年代初 ,真空熔煉技術的發展,為煉制含高Al和Ti 的鎳基合金創造了條件,而帶動了合金強度與使用溫度的大幅提高。50年代后期,由于渦輪葉片工作溫度的提高,要求合金有更高的高溫強度,但是合金的強度高了,就難以變形,甚至不能變形,于是采用精密鑄造技術,發展出一系列具有良好高溫強度的鑄造合金。60年代中期發展出性能更好的方向性結晶和單晶高溫合金,以及粉末冶金高溫合金。
為了滿足艦船和工業燃氣輪機的需要,60年代以來還發展出一批抗熱腐蝕性能較好、組織穩定的高Cr鎳基合金。在從4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大約40年的時間內,鎳基合金的工作溫度從700 提高1,100℃,平均每年提高10℃左右。 時至今日,鎳基合金之使用溫度已可超過1,100℃,從前述最初成份簡單之Nimonic75 合金,到近期發展出之MA6000 合金,在1,100℃時拉伸強度可達2,220MPa、屈服強度為192MPa;其1,100℃/137MPa條件下之持久強度約達1,000小時,可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
各金屬對鎳基合金的作用
對于一種特定的鎳基合金,在特定的環境中存在著多種變量,包括:濃度、溫度、通風度、液(氣)流速度、雜質、磨蝕、循環工藝條件等。這些變量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腐蝕問題。這些問題都能在鎳及其他合金元素中找到答案。
金屬鎳直到達到熔點之前一直保持著奧氏體,面心立方結構。這就給韌脆轉變提供了自由度,同時也大大減小了因其他金屬一起并存而出現的制造問題。在電化序上,鎳比鐵惰性而比銅活波。因此,在還原性環境中,鎳比鐵要耐腐蝕,但沒有銅耐腐蝕。在鎳的基礎上,加上鉻之后,使合金具備了抗氧化性能,由此可以產生很多種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的合金,使他們可以對還原性環境和氧化性環境都有最佳的抵抗力。
鎳基合金與不銹鋼和其他鐵基合金相比,在固溶狀態下能夠容納更多的合金元素,而且還能保持很好的冶金穩定性。這些因素允許添加多種多樣的合金元素,使鎳基合金大量的應用在千差萬別的腐蝕環境中。
鎳基合金中常見的元素主要有:
鎳 Ni
提供冶金穩定性、提高熱穩定性和可焊性、提高對還原性酸和苛性鈉的抗腐蝕性、提高尤其是在氯化物和苛性鈉環境中的抗應力腐蝕開裂性能。
鉻 Cr
提高抗氧化和高溫抗氧化、抗硫化性能、提高抗點蝕、間隙腐蝕性能。
鉬 Mo
提高對還原性酸的抗腐蝕性、提高含氯化物水溶液環境下的抗點蝕、間隙腐蝕的性能、提高高溫強度。
鐵 Fe
提高對高溫滲碳環境的抵抗性、降低合金成本、控制熱膨脹。
銅 Cu
提高對還原性酸(尤其是那些用于空氣不流通場合的硫酸和氫氟酸)和鹽類的抗腐蝕性、銅添加到鎳-鉻-鉬-鐵合金中有助于提高對氫氟酸、磷酸和硫酸的抗腐蝕性。
鋁 Al
提高高溫抗氧化性、提升時效硬化。
鈦 Ti
與碳結合,減少了熱處理時發生碳化鉻沉淀造成的晶間腐蝕、提升時效強化。
鈮 Nb
與碳結合,減少了熱處理時發生碳化鉻沉淀造成的晶間腐蝕、提高抗點蝕、間隙腐蝕性能、提高高溫強度。
鎢 W
提高抗還原性酸和局部腐蝕的性能、提高強度和可焊性。
氮 N
提高冶金穩定性、提高抗點蝕、間隙腐蝕性能、提高強度。
鈷 Co
提供增強的高溫強度、提高抗碳化、抗硫化性能。
這些合金元素中很多都可以與鎳在很寬的成分范圍內結合形成單相固溶體,保證合金在很多腐蝕條件下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合金在完全退火的狀態下,也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而無需擔心制造加工或熱加工中帶來的有害的冶金變化。很多高鎳合金可以通過固溶硬化、碳化物沉淀、沉淀(時效)硬化和彌散強化等方式提高強度。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