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19-09-23 19:22
近日,新型先進鎂基儲氫材料問世。它的合成中以Mg基儲氫材料為對象,研究了Pt納米催化劑包覆對Mg儲氫性能的影響,通過原位TEM觀察MgH2放氫過程,結合DFT理論計算,深入研究了過渡金屬納米催化劑對鎂儲氫的“氫泵”作用機理,這對先進鎂基儲氫材料的設計與制備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圖1核殼結構Mg@Pt納米復合材料的TEM圖
圖2 氫化后Mg@Pt的TEM圖、原位放氫過程(g)及XRD圖譜(h)
鎂基儲氫材料是非常有應用潛力的固態儲氫介質,其儲氫密度高(7.6 wt% H2)、環境友好、資源豐富。然而熱力學穩定(ΔH =-75 kJ mol-1H2)和放氫動力學緩慢(放氫溫度—— 300 oC)以及在空氣中易被氧化這些缺點限制了它的實際應用。該研究通過電弧等離子體法和固相反應法制備得到了以二十面體Mg顆粒為核心、納米Pt均勻分布在Mg表面的具有核殼結構的Mg@Pt納米復合材料,顯著提升了Mg的吸放氫性能(圖1)。
采用高分辨透射電鏡(HRTEM)觀察了Mg@Pt的微結構,并原位觀察了MgH2/Pt復合材料的放氫過程。結果表明,吸氫過程中,Mg顆粒上的Pt具有明顯的“溢流作用”,可以通過分解氫分子來改善Mg的吸氫動力學性能;繼續吸氫后,Pt轉化為H穩定化的Mg3Pt(圖2)。DFT計算和原位TEM觀察表明,在放氫過程中,H穩定化的Mg3Pt在MgH2放氫的過程中扮演了“氫泵”角色,當MgH2完全放氫后Mg3Pt再次轉化為Pt。通過這種作用,MgH2/Pt復合材料的放氫性能得到了改善。這種采用透射電鏡原位直觀展示“氫泵”作用的方法,為研究鎂基儲氫材料的儲氫機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手段。
圖3 核殼結構Mg@Pt納米復合材料的吸放氫過程機理圖
來源:材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