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19-04-11 20:53
如何找到高效、快速、操作簡便且不易產生二次污染的行之有效的樣品前處理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譜法和其他分析方法中的重要課題。原子吸收光譜法中常用的樣品前處理方法是消解法,以試樣的形態可分為無機物的分解和有機物的分解,無機物的分解包括溶解法、熔融法和半熔法;有機物的分解包括溶解法和分解法。這些現代前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微波消解、低功率聚焦微波技術、在線富集、濁點萃取、納米材料應用于富集、懸浮液進樣、非完全消化、超聲波輔助技術。
微波消解
由于微波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頻率高,可使被加熱物料內部分子間產生劇烈振動和碰撞,導致加熱物體內部的溫度激烈升高,即所謂“內加熱”,樣品消解時,樣品表面層和內部在不斷攪動下破裂、溶解,不斷產生新的表面與酸反應,促使樣品迅速溶解。并且微波消解是在完全封閉的情況下進行的,在可充分消解基礎上,還可防止易揮發元素的損失,減少了不必要的分析誤差,是原子吸收光譜法的一種很理想的前處理方法。
懸浮液技術
懸浮液技術是當今非常方便和快捷的土壤樣品前處理手段。樣品在(105±2)℃下烘干4h,研磨過200目篩,加入1.5g/L瓊脂懸浮劑10mL和適量硝酸,使樣品呈0.2mol/L硝酸懸浮液,充分混合振蕩,直接上機測定。
在線富集
在線富集是現代前處理發展的重要方向,樣品一邊處理一邊直接進樣減少了測量中的二次污染,是非常好的一種前處理手段。
濁點萃取
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當溫度升到一定值時,溶液出現渾濁,而不完全溶解的現象,此時該溫度稱為濁點溫度(Cloud Point簡稱CP),這是表面活性的一個重要特性。對于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當溫度升高時,乙氧鏈繞著 C-C鍵和C-O上旋轉,導致乙氧鏈構型發生變化,親水能力下降,破壞水分子的網絡結構,疏水基和親水基的平衡被打破,非表面活性劑(NS)從水相到油相發生分離。當溫度低于CP時,乙氧基上的氧原子重新和水分子形成鍵,溶液又變均勻透明,恢復為原有的膠束狀態。濁點萃取技術給環境樣品的前處理帶來了非常多的便捷,被廣泛地應用于環境樣品的前處理。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