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21-09-14 15:56
今天在《嵌入式軟件 硬件十萬個為什么》微信群,進行討論。大家各自表達觀點。
大公司的朋友表示:白天都在跟其他人扯淡,等晚上那幫傻X消停了,俺們才能干點事。。。。
經常加班到凌晨四五點的FPGA群主陳永表示:“不提倡熬夜,不建議加班;我不想加班,我都是被逼的。。。。”
一位年輕人,因為一次出差熬夜,身體吃不消,所以提出了離職。小伙子悟性不錯,平時也挺用功的,但是這次出差估計身體實在吃不消了,所以提出了離職。從我的角度來看,挺可惜的。這位小伙子雖然悟性還不錯,但是畢竟剛畢業,做事情還需要磨練,多一些溝通,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少一些個性,也許會發展得很好。
雖然我不是故意的去推崇“加班文化”,但是我覺得“研發工程師”的這種工作性質,與加班密不可分。
1、項目的屬性決定階段性的加班不可避免
項目是指一系列獨特的、復雜的并相互關聯的活動,這些活動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或目的,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預算、資源限定內,依據規范完成。
項目都是有時間屬性的,都是需要再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他是質量、進度、成本之間的平衡。時間是項目的重要維度。
在華為時,涉及到 過技術評審點、網上問題攻關、硬件投板,大家都是需要階段性的加班到很晚,否則集體的目標是無法達成的。
2、研發的屬性,加班不是簡單的時間搬移
有時一些好的工程師,板子不畫完,不想回家;問題不解決不想回家。這是什么驅動力?這是一種對成就感的追求。但是在這個追求的過程中,有的人容易放棄,有的人容易妥協,有的人容易拖沓。只有真正的強者,才有一種克服困難的必勝信念。
從研發的屬性來說,整塊時間的連續思維,有利于結果的達成。如果都是碎片化的時間,不可能做深入的思考,系統的分析,等,需要突破自我思維局限,才能達成的目標。因為,研發一般來說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不是輕而易舉達成的。如果研發工程師,都可以抽著大煙,躺在妓院里面,泡著澡,聊聊天,就能做出成績,那人人都可以做研發了。
工程師,獨立思考,溝通交流、工程實踐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素養。那么有時在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沒有達成的時候,需要連續工作,才能保證總體效率。試想:如果你正在畫原理圖、或者PCB、或者寫代碼,寫一半,這時,一個中斷,讓你去吃個自助餐、看個電影。然后讓你回來再接著干活,你響應中斷,恢復中斷現場需要的時間都很長,而且容易出現差錯。
3、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是自然界里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規律法則。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屬性。一是它的自然屬性;另一個是它的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觀影響,不受人性、社會性的因素影響。自然界中的資源有限,只有強者才能獲得最多。它體現在植物界方面。它的社會屬性一般體現在動物界。人作為高等動物,他可以改變叢林法則的自然屬性。這也是人類社會要遵守的生存法則。大到國家間、政權間的競爭,小到企業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至于競爭結果,那就看各自的實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了。
Musk是九型人格里面典型的三型,他的說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是要么你是天才,你用非常短的時間能做其他人幾倍的事情;要么你資質一般,跟大多數人差不多,你想成功,你就必須付出超出想象的努力。
所以做研發的,身體基礎要好。如果你身體不好,建議你不要做研發,可以做其他崗位(本想列舉幾個崗位,后來沒有想到什么輕松的崗位,就不列了)
王立群老師說了,人生四行:
自己要行,
要有人說你行,
說你行的人要行,
身體要行。
可見,如果你身體不足以支撐每周80~100小時的工作,你可以重新考慮你是否勝任研發工作。創業者,照100自省:-)。
但是,這里有的朋友要說了:“不能加班、加班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就更不能熬夜加班了;如何才能成功呢?要先天身體好。我身體不好,所以我選擇放棄。”
看看視頻中的這位,你就知道,失敗不屬于身體不好的人,而是屬于慫包。
來源:硬件十萬個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