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冷凍試驗(0℃儲藏5.5h)
1.背景介紹: 口罩最先主要應用于醫院(俗稱醫用口罩)或者粉塵嚴重的工作領域中勞動者佩戴(勞保口罩),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以及對自身呼吸健康的重視,在霧霾天氣或者城市道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防止空氣中的顆粒物、細菌病毒和道路揚塵等。 霧霾的主要構成物是PM2.5,即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查看詳情>>
1.背景介紹:
口罩最先主要應用于醫院(俗稱醫用口罩)或者粉塵嚴重的工作領域中勞動者佩戴(勞保口罩),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以及對自身呼吸健康的重視,在霧霾天氣或者城市道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防止空氣中的顆粒物、細菌病毒和道路揚塵等。
霧霾的主要構成物是PM2.5,即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對此,我國相繼出臺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與《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653-2013)等一系列相關規章,2014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將PM2.5列為一類致癌物質,由此引發了PM2.5防護口罩的連年熱銷。據《2014-2019年中國口罩市場監測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表明,近幾年來我國口罩需求量的年增長速度均高于15%。
2.口罩標準
在防護型口罩標準出臺之前,企業生產的日常防護口罩產品一般參照下面標準:
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
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
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
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
或者依據以上標準制定企業標準。
3.防護型口罩檢測標準
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于2016年4月25日發布,2016年11月1日實施,標準適用于日常生活中佩戴,用于防止空氣顆粒物污染的口罩產品。
TAJ 1001—2015《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于2015年12月1日發布,2016年3月1日實施,適用于日常生活中民眾佩戴用
收起百科↑ 最近更新:2017年11月21日
1、水和廢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監測測定 2、認證資質:CMA、EMA 3、監測測定標準:HJ 505-2009、HJ/T86-2002
檢測機構:四川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相關信息>>
廣州工業微生物檢測中心是廣東及華南地區最權威的空氣凈化器測試機構,是全國最早通過空氣凈化器性能檢測相關標準認證的機構之一,擁有全國數量最多、配置最齊全的空氣凈化標準試驗艙(1m&s...
檢測機構:廣州工業微生物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
本試驗用于確定產品在大氣環境下工作、儲存的適應性,特別是接觸件與連接件。影響腐蝕的主要因素有溫濕度、大氣腐蝕性成分等。試驗的嚴苛程度取決于腐蝕性氣體的種類和曝露持續時間。  ...
檢測機構:深圳一通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更多相關信息>>
元素分析儀采用吸附-解吸-TCD檢測的分析原理,實現對固體樣品中C、H、N、S、O的定量分析。樣品在高溫下,通過特殊加氧裝置,使其在高濃度氧...
檢測機構:重慶中科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專用裝置 檢測樣品:吸引壓送車 標準:吸引壓送車 QC/T1079-20174.2.1,4.2.2,5.4,5.5,5.6,5.7,5.8,5.9,5.10,5.13
檢測機構:國家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專用裝置 檢測樣品:吸引壓送車 標準:吸引壓送車 QC/T1079-20174.2.1,4.2.2,5.4,5.5,5.6,5.7,5.8,5.9,5.10,5.13
檢測項:附著力/結合力 檢測樣品:緊固件(金屬覆蓋層) 標準:緊固件 非電解鋅片涂層 ISO 10683:2018 7.5
檢測機構:國家材料分析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生化需氧量(BOD5) 檢測樣品:海水和海洋生物 標準:海洋監測規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4-2007 33.1
檢測機構: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 更多相關信息>>
檢測項:濁度 檢測樣品:羽絨羽毛及其制品 標準:羽絨羽毛檢驗方法 GB/T 10288-2016 5.5
檢測項: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 檢測樣品:食品/保健食品 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哺乳動物紅細胞微核試驗 GB15193.5-2014
檢測機構:醫藥醫療器械檢測中心 更多相關信息>>